目前分類:婚姻 家庭 親子 (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樣的情形在現今2009早不是新聞啦.
為什麼台灣男人會愛上大陸女人?
不管單身的台灣男人還是已婚的台灣男人,
有機會來到中國大陸的台灣男人,
100個台灣男人有101個都會愛上大陸女人!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的班上總共有50個人,而每次考試,女兒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愁地說, 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 別人都對自家的 小超人' 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 唯有我們家的23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 就羡慕得兩眼放光。

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 他很受傷地問女兒: 孩子,妳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

女兒說,因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 !

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 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

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 ?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 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電視的主持人, 贏得一陣讚歎 !

15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 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

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 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 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贊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 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 在廚房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 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

回家後,他歎著氣說, 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 我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

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 買各種各樣的資料。

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 週末的懶覺放棄了。像一隻疲憊的小鳥, 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遝遝地做。

但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吊著點滴,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 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23名。

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 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 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 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 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 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 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 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 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 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兩個小男孩,一個數理天才,一個英語高手, 兩人同時夾住盤子上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 更不願平分。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 他們看都不看。

大人們又笑又歎,連勸帶哄, 可怎麼都不管用。最後,還是女兒, 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 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 她手底下也沒閒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 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歎不已。 直到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

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 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 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 你最欣賞班上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 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 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

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普通, 可是做人,實在很優秀!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妳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 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 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 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

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 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上,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 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中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 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 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

何況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們還不慶幸,還不滿足? 還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頭地! 那後面還有27名半數以上的孩子呢﹖ 如果我是她們的父母,我要如何自處呢﹖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又沒學壞,我作為身教言教的父母, 能教養孩子長大成人,並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就可告慰先祖,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美好的未來?

就算她將來能當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築師, 若她心術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
.
.

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那上國中的女兒,她同學都管叫她23號。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的好: 再好的魚肉吃多了,也還是想嘗嘗大白菜的味道;再好的老婆處久了,也還是想知道別的女人的風韻。所以,如果你下了決心勾引我老公,而我老公也上鉤了,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我想感謝你,在許多個寂寞無聊的日子裡陪伴著我老公。人真的很奇怪,會莫名其妙地在人群中感到孤獨,會無緣無故地在黃昏的時候傷感,哪怕他衣食無憂,且有嬌妻愛子相伴左右。孤獨與擁有無關,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塊觸女地,任憑外面颳風下雨,都永遠無法觸摸得到。或許就差那麼一點點,或許愛和感受就像病毒一樣不斷升級,就差那麼一點點,你就永遠找不到滿足的感覺。

  我知道,如果我溫柔,他就會感受不到辣;如果我安靜,他就會感受不到酸;如果我風騷,他就感受不到甜;如果我善良,他就感受不到苦。而我不想讓他的感受有缺憾,不想讓他在沒有我的日子裡忍受煎熬。

  人生不能想,一想就流淚。我們有我們每個人的事業,只是為了更好的生存,我們不能天天在一起,我們不能時刻都讓對方滿意。在異地他鄉,能有人陪他,也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我只是想讓他的生活不痛苦不空白。距離產生的美反而讓我們無法分開,他說他願意在任何一個場合跟任何一個人說,老婆為我做了很多,我永遠不會拋棄她。人說愛是自私的,可是愛也是高尚的,愛的最高境界不是佔有,如果我愛他,我選擇盡一切可能讓他感覺幸福。

  男人經不起誘惑,尤其是美麗女人的誘惑,我老公也是個凡人,經不起。僅美麗女人勾引我老公的過程就會讓他的生活充滿了色彩。不再那麼苦悶。 也許他會感覺到對我的傷害,其實只要不以為這是傷害,它就不是傷害。他善意的隱瞞,隱瞞絕對不是欺騙,那就是他不想傷害我。我窮其一生追求的只是他對我的心意,不是任何一種內容和形式。如果你勾引了他,而他發現你就是他一生要找的另一半,我為什麼非要橫在中間?如果你不是,他終究會回到我的身邊。我瞭解並能容忍他的任何一個致命的弱點,我們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的見證,有誰能像我一樣始終站在他生命最低谷的邊緣?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寫的特別實在,文章名字叫《她現在能給你的,都是我十年前給過你的!》。我正專心的看電視,他突然說:「我們離婚吧」。他很嚴肅,不像是跟我開玩笑。浮上我腦海的第一個念頭是:他肯定抄股虧大了,或者是得了絕症,怕連累我。我堅決的搖頭,油然而生一股要跟他共患難的豪情。

  他的第二句話將我打入地獄:「我愛上別人了,對不起。」 「什麼時候?」我努力沉住氣。 「半年了,是旅行認識的,她是導遊,很單純,人又熱情。」也許意識到自己讚美的詞語用的過多,他剎住了,愧疚的看著我。 「有多愛?」「十分愛。」 我沒有再問下去,問的太細只會讓自己傷的更深,不如給自己留點顏面。

  回憶跟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們很幸福。可是,既然人家已經喜新厭舊,我幹嗎死不放手呢?我長長吐了一口氣:「一切就按你的意思辦吧。有人能將你這個禍害從我身邊領走,我真是感激不盡。」他驚訝的看著我,他知道我並不是一個心胸豁達的女人。 「其實我對你也有審美疲勞。」你把我看的輕如鴻毛,就別指望自己還是我心中的泰山。

  他深感愧疚,決定把家裡的一切留給我和孩子。離婚前,他約我一起吃飯,幾杯酒下肚,他的話多了起來,他說,他希望得到我的祝福,他還主動說起那個女孩,她朝氣蓬勃,跟她在一起,他有被點燃的感覺。想起自己曾經也年輕漂亮,朝氣蓬勃,也曾經那樣吸引他,我與那個,只是隔了十年的光陰,卻被明顯貼上了舊愛與新歡的標籤。

  「她很天真,一點小事也能讓她感到滿足,跟她去購物,抽獎得了一塊香皂;帶她去吃北京餃子;送她一塊20元的電子錶,給她買一個土渣兒餅......她都會欣喜若狂。跟她在一起,我很放鬆,我可以抽煙抽的屋子裡一股煙味,我可以玩通宵麻將,跟朋友拼酒......」他陶醉在自己的幸福裡,滿眼的溫柔。

  而我,像所有的黃臉婆一樣,精打細算,過問他每一筆開銷,買雙襪子都要貨比三家。我不許他抽煙,禁止他喝酒,更反對他吆三喝四的賭博。 「和她在一起,我感覺心跳加速,幹什麼都充滿力量。」他顯然已有幾分醉意。

  我打斷他:「從此以後,我不再是你的黃臉婆,不再是你不用支付工資的用人。我可以節省為你熨衣服配領帶的時間,來打扮自己;我可以節省下為你買衣物的錢,給自己挑幾件拿的出手的時裝;我可以不用絞盡腦汁地搜索魚的N種做法,不用討好你的胃,想吃飯我就做,不想做飯,我可以帶女兒去吃快餐;我可以不再擔心你抽煙傷了肺,喝酒傷了肝;我不再為你洗吐的一塌糊塗的被單;不用在你醉了酒,睡在街邊某個角落時,一邊哭一邊滿大街的找;我可以不用再操心你老家的親戚今天誰做壽,明天誰娶媳婦,不用再每個月給你爸媽寄生活費;不用每年跟你坐半天的車,提著大包小包走十多里山路,只為陪你父母吃頓年夜飯.....是啊,離婚,真是太好了!」說完這些,我淚如泉湧,而他則楞楞的看著我,我一直都表現的很冷靜,可是,一點酒精就把我的內心出賣了。三十多歲的女人,誰不在乎自己經營多年的婚姻? 我又笑起來:「離吧,離了看你得意多久,你十分愛她是吧?她也十分愛你是吧?走到一起後,一起生活幾年,看你還會不會見到她就心跳加速,她現在能給你的都是十年前我給過你的,你就折騰去吧!等你折騰夠了就會發現,你只是把我們走過的路又重複走了一遍而已。」 「你醉了?」他有些緊張的看著我。

  「我沒有天真單純過嗎?我沒有年輕美麗過嗎?我把你送的一隻銅戒指、一本書、一枚書籤視若珍寶,冒著嚴寒為你織手套。我也十分愛過,可是走進婚姻,女人的角色就複雜了,在愛的同時,有了很多責任。他不可能再十分專注的愛一個人,她要從這十分愛中分出一分愛公公婆婆,又要從中分出一分來愛自己的父母,還要從中分一分來愛孩子。十分的愛經過婚姻的洗禮,就只剩下了七分。當另一份十分的愛襲擊她的幸福時,她就無以抵擋......」

  最終,我們沒有離婚,他改變了主意。他說我清醒的時候沒有醉酒的時候理智,也沒有醉酒的時候聰明..

引用~不詳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聽到中廣的廣播,來賓正在分享最近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裡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
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開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

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段考後,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條努力賺錢,自己花

台幣越來越薄,男人越來越不可靠,如果自己有錢,一切都可以好過點。

我最近勤於逛新屋、看豪宅,希望有一天能在自己的浴缸裡看山,廚房裡有菲佣燉著雞湯,透明玻璃餐桌上有一盆草莓和一壺 expresso,洗完澡後穿上Tsumorichisato的睡袍,看看報紙雜誌,再換上 miumiu套裝前進麗晶挑挑新貨。

或者是,到畫廊搜搜常玉的畫,再以十倍價差來脫手,找幾個朋友寫寫歌、談談音樂,在我臥房的露台下當然,除 了賺錢自己享受外,妖精們切記一件重要的事項:「別讓男人花你的錢。」

陶子身邊的智障麻瓜們,常常唉聲氣地訴說在街上巧遇舊情人的苦處,不但怨恨他那麼快又有了新女伴,更氣不過的是:「陶子,他欠我的六萬塊還沒還耶!」這位麻瓜月薪不過三萬元,當初不但供吃住給他的男人,還標會讓他買電玩、衣服最後,人還是跑了。

女人,努力賺錢,自己花。

第二條:努力戀愛,努力青春

怕皮鬆肉垂?妳沒做臉做spa 嗎?怕年齡大?你沒聽過姐弟戀嗎?能剋服這二項障礙,妳就成功地向妖精界邁進了一大步了。

妖精之所以成妖,就是讓平庸的人類無法從外表判斷其年齡;妳一定看過皮膚乾澀、滿臉痘子的「年輕」女孩,也一定看過白晰光滑、吹彈可破的玉肌「妖精」女子,可見要歲月在妳身上留下痕跡或是智慧,仍然可以自由選擇。

青春之後,戀愛機會自然大壞;而戀愛的滋潤,更是青春不老的強力春藥;所以,麻瓜們,請努力栽培自己、培養戰鬥力,如果還不清楚,請在家中掛起林志玲、劉嘉玲、關芝琳和辛曉琪的照片,一日三拜。

第三條:努力清醒,除舊佈新

不管在事業、家庭或愛情,最忌諱的便是優柔寡斷、夜長夢多;不但問題懸而未決,還成一個阻擋妳前進的大包袱。所以,在開年之時,請給妳自己一個沒人打擾的時間,平心靜氣地思考,那些事該做個整理,甚至了斷,別讓鎖事阻礙了妳前進的動力。

這個工作沒有前景,不是你的興趣,不如早早歸去;這個男人曾經傷害妳,食之無味,那就趕快丟棄 ---沒有什麼男人是會棄之可惜的 ---只有妳放棄了自己對感情的堅持,那才遺憾。

最後,陶子提醒麻瓜們注意的事項是,努力清醒的真諦。妖精能不害人,才是最高境界。 努力清醒,不管對方多帥,性能力多強,是別人的老公就不行;例子我就不用再舉,切忌切記,我希望看見許多美麗的妖精。

第四條:捨得自己過生活

每到晚上七點十分,便得提著垃圾到巷子口等垃圾車來。久而久之,就認識了住附近的一位老婆婆,她年逾古稀,依然目光如炬,健步如飛。

老婆婆總是向我抱怨她的媳婦,她常說:「我媳婦老愛把帶孫子的責任丟給我,以為這樣我才不會癡呆。她怎麼了解,我每天一大清早要到公園裡和二十幾年的姊妹淘唱卡拉OK,然後星期一、三、五要上銀髮族英語會話正音班,二、四早上要上電腦。下午要去我們的長青聯誼社開讀書會,最近我們在讀一些日本漫畫,什麼流星、什麼壽司的,可好玩了!有時候,還得和三五好友喝喝下午茶、看看展覽,趁非假日嘛!老人票很便宜的!晚上我得看八點檔連續劇,然後再看九點檔的鄉土綜藝節目,什麼什麼夜總會的。
週末我就更忙了!爬山、泡茶、去公園餵魚、餵流浪狗去寺廟拜拜打禪吃素!喔,最近我還買了最新款的自動調焦單眼相機,想玩玩攝影呢!」

我問老婆婆:「那妳那些可愛的小孫子呢?」

老婆婆說:「我已經照顧完我的小孩了,陪孩子長大的機會可只有一次,這機會該屬於孩子的父母,要我偶爾帶帶,兼職可以,全職?我可忙的呢!」

我問:「妳捨得?」

老婆婆說:「我捨得將我的青春都給了我的孩子,現在,我得捨得走出門,捨得活自己,捨得去發現,原來時代是這樣進步的!」

在老婆婆總是快捷俐落的身影裡,原來有顆不老的心!她總說,她得快一點,再快一點!!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整理書桌開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讀書也是一樣,要能夠專心,必定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書桌是最基本的要求。年紀較小的孩子,會習慣把書桌當成自己的堡壘,無論是珍貴的寶貝,或者是心愛的玩具,都會放在書桌上,所以在讀書的時候,經常會因此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效果自然也就事倍功半了。要求孩子讀書,從整理書桌開始,盡量保持桌面簡單整齊,只留下必要的文具跟書本,就能達到最基本的目標:專心讀書。

<先讀拿手喜歡的科目>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面對學校的課業也是相同的道理,總是會有比較厭惡的科目,如果讀書的時候先從厭惡的科目著手,孩子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就放棄了。先讀拿手喜歡的科目,可以讓孩子對於讀書這件事產生習慣、減少排斥。遇到厭惡的科目時,家長可以先陪著孩子念,試著找出如何讓孩子接受的讀書方式,不要輕易放棄。

<先從簡單的部份做起>

  凡事都要循序漸進,讀書也不例外。先從簡單的部份做起,建立孩子的信心,把書本的內容有組織的消化,發現問題的時候,也可以立刻停下腳步解決。避免像無頭蒼蠅的讀書方式,如果遇到較困難的部份,就會延誤讀書進度,使得時間在困惑中白白浪費,也會讓孩子不喜歡讀書,甚至開始厭惡或者放棄該科目。

<訓練孩子說出當天的學習內容>

  經過一天的上課,孩子到底學習到了那些內容呢?訓練孩子說出當天的學習內容,可以瞭解到在學校的學習狀況,還有專心聽講的程度,更是讓孩子練習表達陳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藉由這樣的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活動,除了學習內容之外,也可以讓孩子談談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拉近親子距離。

<即使讀書時間已到,也要讓節目告一段落>

  在規定的讀書時間已經到達時,孩子可能還在從事一些其他的活動,譬如:看電視、打電腦、讀故事書等等,讓孩子把這些活動告一個段落,再去讀書,如此一來,不會在讀書的時候依舊對尚未完成的活動依依不捨,才能讓讀書時間有專注力,增進學習效率。

<喜愛的節目前一小時,是最好的讀書時間>

  利用孩子喜愛的電視節目當作誘因,鼓勵他認真讀書,如果可以達到進度或是目標,就可以觀賞喜愛的電視節目,這種獎賞看似簡單,其實效果相當優異,孩子往往會因此表現出令人驚豔的讀書速度,但是一方面也要注意,除了速度之外,學習的效果。

<改善粗心大意,分數立刻提升>

  考試的時候,最常發生的事,就是明明會寫的題目,卻因為一時粗心大意,而損失了分數。從平時就應該要求孩子細心,看清楚題目再作答,並且練習在有限的時間,試著在做答完後,還有剩餘時間檢查答案,作答時筆跡避免潦草,也可以幫助自己減少錯誤的發生。

<將歷次月考分數貼在牆上>

  人都有比較、競爭的心理,剛開始要求孩子跟自己比較,把歷次月考分數稍作分析,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進步、退步,確定該加強什麼科目,以及如何分配時間。當孩子已經可以有效的進步,也可以嘗試將目標設立在其他同學身上,先從成績相近的同學開始,以追上他或超越他為標的,如果能成功超越,再以下一位成績相近的同學作為新目標,慢慢進步。

<在關鍵重點上做記號,有助於複習>

  書本的內容總是繁重,初次閱讀時,當然可以一步一腳印,慢慢吸收學習。但是複習時,往往時間有限,不能再用原本的讀書速度,在較為快速的複習中,也就容易發生忽略了部份重點的情形。所以當孩子在初次學習時,家長就應從旁指導,提醒孩子在關鍵重點上做記號,以及在有問題的部份自行做註解,如此一來,在複習的時候,就可以一目暸然,加深對於關鍵重點的印象,也不會有遺漏,看到有問題的部份,也可以更加理解,減少錯誤發生的機會。

<讀書不一定要在書房>

  生活中有很多零碎的時間,如果能有效利用,就可以讓讀書變得更輕鬆。譬如在通勤的過程中,可以簡單的複習英文單字、背誦唐詩、或者是記憶九九乘法表,所以讀書的場所不一定要限制在書房。可能孩子在太安靜的環境下,容易打瞌睡,又或者是,孩子一個人唸書會三心二意,不能集中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暫時把孩子的讀書場所換到他處,譬如說:客廳等等。改變讀書的環境還有空間,也可以改變孩子讀書的態度。不過,最為忌諱的就是,讓孩子一邊上網一邊看書,或者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書,孩子可能會堅持,在書房沒有辦法好好閱讀,然而,這樣的讀書方式,絕對不可能真正吸收知識。


<成績退步,可透過複習舊教材建立信心>

  孩子總是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成績退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當成績大幅退步的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以輕忽。通常在成績大幅退步的時候,最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產生挫折,進而不願意付出心力讀書,這時候,可以藉著複習舊教材建立信心,讓孩子恢復對學習的興趣,也透過這樣的過程,把基礎打好重新再來,在學習新教材的時候,降低學習困難,發現問題的所在。

<善用測驗卷和參考書來檢視孩子的學習>

  無論是怎樣的科目,或者是讀書之外的事情,都需要簡單的測試來瞭解成果。善用測驗卷和參考書,檢視孩子的學習,一方面可以訓練答題速度,一方面可以增加檢查答案的時間。另外,找出錯誤,看看哪些地方有問題,需要加強學習。然而,測驗的份量與方式要很注意,如果份量過多,只會造成孩子的負擔,產生厭惡感,測驗完畢之後,絕對不只是更正錯誤,將正確的答案背誦在腦海裡,應該要仔細詢問孩子的問題在哪裡,重新把觀念整理建立,才能真正的將學習的成果深植。

文章出於--桃園縣政府教育局電子報親子專欄..作者:黃登漢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無疑比過去多得多,也比前輩們更講民主,但總的來說,孩子卻比過去嬌縱、難管了。
原因就是,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教子方略,另外,各種育兒書刊充斥市場,很多父母生搬硬抄,操作起來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個新誤區便出現了。

誤區1:孩子應該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 →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近些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可悲的是,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力力的媽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次吃蝦她都是把蝦剝給兒子吃,自己從來不吃,當她有一次隨意地把一個蝦仁塞進自己嘴裡時,沒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著她吐出來!很顯然,像力力這樣自我中心的孩子將來是很難融入社會的。

事實上,一個家庭中最為緊要的是夫妻感情的經營。不妨告訴孩子:媽媽最愛的人是爸爸,爸爸最愛的人是媽媽,你雖然沒有得到最愛,但你同時擁有雙份愛。我們還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下班後半小時內不可以打擾爸爸媽媽」。結果你會發現,以前越關注他,他的要求越多越難纏,現在你把他的位置放對了,他反而變得禮貌和獨立。不要給孩子他是家裡的特權階層的印象。好東西大家要分享,人人有份,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懂得關愛別人。

誤區2: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幸福指向→ 讓孩子學會體驗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據調查,在三種情況下孩子最不開心:一是父母吵架離婚時,孩子很驚恐,不知所措,又擔心自己沒人要。二是沒人玩時。特別是喬遷新居後,父母給孩子很多限制,牆上不許畫、地板上不能拍球、衛生間裡不許玩水,更不能領著同伴來胡鬧,到最後,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著哄著學畫畫、彈琴、上各種興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兒童期的合理需要,這些需要沒有被滿足,那麼即使錦衣玉食、玩具豐富,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讓孩子過孩子的生活。

童年的主旋律應該是快樂無憂的,但孩子也會有孩子的小小煩惱。父母應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肯定、鼓勵他表達情緒,幫助他調整情緒。

誤區3:吃飯穿衣不要緊,大了自然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帶養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飯追著喂直到跑不動,結果是長大以後生存適應能力差,中學生父母鋪床墊褥、大學生父母全職陪讀大有人在。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幹,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從示範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逐步放開,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放心。

誤區4:盡量滿足孩子的願望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會挫傷了他們的心靈。其實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們把自己嚮往的東西列一張表,然後,在今後三年內可能滿足的願望上打勾,其中打勾的能佔20%,我們多半就很滿足了。而現實是多數孩子75%以上的願望都能如願以償。許多父母善於克制自己的物慾,卻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了了,這一點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更糟糕的是,孩子從中學會的是不勞而獲,高消費不是靠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

所以,父母應善於對孩子說不,要他學會克制與承受。一項實驗表明,幼年時面對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慾望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要遠遠高於不能克制的孩子。

問題是很多父母缺乏臨場說不的處理技巧。典型的過程是這樣的:上街前說好今天不買東西,但到了街上,面對誘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後撒潑,大人覺得很丟面子就屈服了,當然嘴上還是要惡狠狠地說,下不為例否則就收拾你之類,顯然這種空洞的威脅永遠都不會兌現。另有一對夫妻是這樣處理的:孩子撒潑,夫妻倆一商量,決定由媽媽出面說,你願意賴在這兒就呆這兒,我們先回去了,說完掉頭就走,孩子見勢不對,拔腿就追。回去後吃完晚飯,父母鄭重地和孩子交談,讓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為,並主動作出行為承諾。

誤區5:家務活父母干就行了

幸福指向——讓孩子承擔勞動的義務

我們小時候都被家長安排著承擔一定的家務,但輪到自己做父母時幾乎沒人指望孩子能幫家裡做事。調查顯示,各國兒童平均每日勞動時間分別是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德國甚至將6歲以後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寫進法律。

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而家務活正是增強他們能力與自信的途徑。比如3歲可以端板凳、遞用具,4~5歲可以疊衣服、理床鋪,6歲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間,10歲的孩子就該固定地承擔家裡的某項勞動了,如收飯桌、倒垃圾。總之,孩子是家庭成員,就應該讓他對家庭盡義務。

誤區6:板凳絆倒了你,我打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板凳絆倒了孩子,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而不同的對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徵:中國的家長是打板凳,安撫孩子,孩子學會的是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美國的家長是「沒看見」,不去干預,孩子學會的是爬起來走,獨立性強;日本的家長是批評指責,孩子學會的是承擔責任,尋找原因。

其實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著擋在前面的,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讓他自己承受,比如玩具弄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後果。把小夥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後反覆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誤區7:完全講民主

幸福指向——民主要慎用

從前的家長容易簡單粗暴,而現在的家長容易太講民主。父母作了一個決定,孩子尖叫為什麼,你解釋,他再問為什麼,你再解釋。其實他並不真的想尋求答案,而只是引誘你進行一場辯論,而無論你表達得多麼清楚,孩子總會有自己的理由。

其實民主是為了瞭解孩子的想法,並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討價還價,甚至遷就退讓。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要不帶歉意與威脅地說明,「因為我是父母,所以做決定是我的責任」。大人想成熟的意見應該要求他做而不是希望他做,當你以懇求、交易、賄賂、威脅、講理的方式去對待他的不合理要求時,其實就是在鼓勵他不講理。

誤區8: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幸福指向——家教要求一致連貫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輩寬容父母嚴格,爸爸性急媽媽心軟或者爸爸豁達媽媽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於是就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更有甚者媽媽重罰過後,爸爸悄悄帶孩子去飯店美食以示慰勞。長此以往,孩子產生投機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媽媽,教育功效相互抵消。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預先協商,達成一致,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

還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興時孩子犯再大的錯也能原諒,不高興時孩子一點小錯也能無限上綱,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時間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一段時間又事無鉅細、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關注教育的內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長的情緒。須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養成好的態度習慣的,它需要親子雙方共同的意志努力。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李盈穎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
溺愛,永遠不嫌遲!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站在他們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將勝於只給予物質的滿足。
女兒在美國唸幼稚園時,曾由學校帶回來一張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讀後深感其中有許多重點正是自己需要被提醒的。這些全非金科玉律,卻能使為人父母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記於下,或許也能作為你的參考:

1.--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只是在試探你。
2.--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如果能夠,請別再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鄭石岩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想去!」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針對一歲十一個月小孩的發展
出版: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

孩子到了一歲半至兩歲時候,已經能理解父母的態度了。即使他還不能說話,但父母對他所做的事是否贊成,他可以通過父母的語言、臉色等完全理解。要注意的是,此時孩子已具有了探索求知的要求,不要認為他去摸電線,去拿手錶等僅僅是為了玩。這是他探索的開始,他要瞭解各種物品要摸索,用鼻子聞聞,用嘴巴嚐嚐 ,仔細的檢查。這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認識周圍環境的方式。對他們來說,世界充滿了他剛剛發現的各種新事物。這些發現既可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也可能是造成孩子意外傷害的原因。但是,既然要保護孩子探索求知的積極性,又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家用物品的安全,是現實生活中的矛盾。說了過多的『不可以』和『不許動』,對孩子的求知慾不僅僅是挫折,而且是一種壓抑。過多的從孩子手中搶走東西,或者責備,他們可能會得出一種結論:「探索求知是錯誤的認識」,這對他們的未來影響很大,同時,他也會不喜歡父母。

因此,要解決這個矛盾,要把重點放在『預防』上,也就是會危險的、容易損壞的東西,都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要不然,給孩子一塊自由的天地,騰出房間的一部分,或院子裡的一個角落,讓他在那裡自由探索他所感興趣的事物而又不會發生任何危險

若孩子拿了不該玩的物品,一定要想辦法用另一個可玩的物品去交換,千萬不要硬搶過來。

當然,也不是說對孩子一定不能說『不可以』,只是越少越好,如果家長說的『不可以』越少,孩子才會更重視這個『不可以』,也才能從『不可以』中學到不少知識。比如說孩子要去摸帶電電器插座時候,父母必須嚴厲地告訴孩子『不可以』,並且可以藉著語調、臉色來幫助,僅僅是這樣還不夠,對一歲的孩子,還必須用行為來告訴他,即帶他離開摸電插座。這樣他就會知道你認真了,然而,有的孩子還會再去摸電器插座,這時,應該和上次一樣,堅決去制止他。這樣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明白,那個是真的不能摸。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連貫性非常重要。如果說的前後不一致,對孩子的某種行為有時說『可以』有時說『不可以』,孩子會不知所措。孩子這時候還太小,必須要我們的幫助和指導,但對孩子的限制要清楚、固定。否則,會損害孩子探索求知的積極性。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陳安儀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跳級生」。

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人、還有在建中任教超過三十年的 陳美儒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

整場錄影,簡直是讓我有「傻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

三個孩子中,老大佩真今年以16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教育法」。

他們說,兩個大的一出生,24小時內就抱回來餵母乳,還未滿月前,她就開始「字卡教學」。

蔡媽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成的「數目圖卡」,從1到99,在每次餵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數目,然後再餵奶。

蔡爸爸說,3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70%的未開發區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就是教導他「學習」跟給予「獎勵」。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

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地不忘教學。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教育下,蔡佩真1歲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3歲已經可以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教導下,學會基礎日文。

她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於是,她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記憶術等等。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人印製的「學齡前教育」的演講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但是,我也看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智育的教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時,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

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老師對於這樣的教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導致對方有點小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教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教30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她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她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 後來陳老師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

她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後,陳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在喜宴兼同學會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桌,變成醫生、工程師,並為人夫、為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剝蝦。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的踢了一腳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

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陳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WHAT,20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人相處,結婚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他說:「人生的風景有多少?值得我們慢慢享用。何必急著把它壓縮著過完?」

沒錯啊!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為他們全心為兒女的付出非常值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閃卡」、「字卡」,奮力的教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一女、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為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

與其花費時間教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的國語課文,為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

與其花時間背九九乘法表,為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齣有趣的話劇?

與其讓孩子先讀他還不需要知道的知識,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除草,或是去一趟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懂得關心這個社會?

與其在15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為何不鼓勵她多交幾個閨中好友,去逛個街、打個工,讓她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強調孩子品格的教育、藝文的欣賞與正常的社交培養。最重要的並且是:生活的歷練缺乏。

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正是最甜美的時刻,她應該要有她這個年齡所該有的青春、愛情,擁有運動與社交、懂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16歲時,除了唸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妳問好時,只知道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

我希望我的兒子14歲時,對於沒看過的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爬山涉水,懂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

我希望她在苦讀ABC時,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

是的,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

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兼具童書出版業總編輯與兩個孩子的母親等雙重身分,謝淑美分別以專業及為人母的角度去詮釋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更希望透過該專欄,提醒所有家長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閱讀,讓孩子及早建立多元化的世界觀。

作者/奧林文化&大穎文化總編輯 謝淑美

 無論是在一些公開演講或私下朋友聚會的場合,很多人都會問我:「到底該用什麼方式陪孩子閱讀?」而我的回答總是:「只要給孩子自由,通常就不會錯。再來就是看你跟孩子互動的情況囉!」

5種類型‧閱讀成效大不同
 一般父母陪孩子閱讀的方式與目的也是各式各樣。就我的觀察,大概可以舉出以下幾種常見類型,讓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們參考一下。

考試中毒型
 大概是我們的考試習慣太根深蒂固了,不只學校要考教科書的內容,很多媽咪在陪孩子閱讀繪本時,常常也會不自覺的給孩子「考試」。很多繪本甚至會在書上設計「考題」,像是我最近看到一本講一隻斑馬跟大家分享春天氣氛的童書,在最後一頁裡,就出現了一個單元叫作「動動腦‧玩一玩」,其實是一些針對這本書的記憶型考題。
 講完故事後,媽咪還要考一下孩子記得多少內容?像是剛剛講的故事裡出現過什麼動物?哪一個角色說過什麼話……這不是「玩一玩」,而是「考試」。凡是成人單方面決定的「考試」,歸根究柢都是表達對孩子的不信任;孩子閱讀的樂趣會因此大打折扣,而自信與自尊都會深受傷害。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柯雅齡

  普通班的老師在班級上常常會遇到有一些孩子就是一刻不得閒,經常手腳動個不停,坐不住,到處走動,不然就是嘴巴動個不停,常常會被周遭的環境干擾,沒辦法專心進行一個活動、完成一個作品;老師一開口,他也急著開口插話,對於老師的交代,總是有聽沒有到;衝動性高、持續度不夠,做事情都是做一半,無法輪流等待。當老師敏銳的察覺不對勁,將這樣的狀況告訴家人,但對於一個專注力不足,活動量高的孩子,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父母發現孩子狀況後,帶孩子去兒童心智科就診是有必要的,藉此了解孩子的可能狀況及診斷(在摒除視聽覺、認知、感覺統合、教養態度所造成的問題外,可能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醫師也會針對孩子的狀況,轉介給治療師、心理師進行評估及相關治療課程。此外,父母在家中也可以漸進運用一些策略及活動來協助孩子,加強孩子的專注力及提升學習成效。當然,這些活動對於一般不大專心的孩子(不一定要有診斷),也會有一定的成效的,家長不妨試試。
 
●拍掌遊戲:雙掌互拍,剛開始媽媽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讓孩子以雙手與媽媽的手互拍,媽媽再上下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讓孩子也要專注的進行拍掌活動。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婚不可以有勇無謀

很多人以為迅速離婚就可以終結噩夢,卻不知開啟了另一個災難。
如何避免「離婚後遺症」?

文/張靜慧

「這個週末沒空!」「小孩回阿嬤家了!」陳先生離婚時,說好孩子的監護權歸太太,他可以隨時探視。誰知道,前妻離婚後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託,不讓他順利看到孩子。他想去學校門口等孩子,又擔心孩子不願同學知道父母離婚了……。

吳太太發現老公偷腥,一怒之下火速離婚。才離婚沒多久,她就聽說前夫買了棟豪宅跟新歡共築愛巢。「跟他結婚20年,憑什麼我什麼都沒分到?我要討回公道!」吳太太氣呼呼地想。

當年先生創業,劉小姐當了掛名的公司負責人,先生向銀行貸款,她也理所當然地當了保證人。沒想到離婚好幾年了,有一天突然收到稅捐單位寄來的欠稅通知,銀行也說她前夫還不出貸款,她身為保證人,要負責還清貸款。這下可麻煩了。

很多人以為離婚可以終結噩夢,但它可能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

律師尤美女說,很多夫妻不知離婚協議該寫哪些內容,草草簽字離婚,後來才發現自己人財兩失,或者還有很多事沒有釐清,離婚後兩、三年還在告來告去,「上訴到最高法院都大有人在。」

要避免種種麻煩的「離婚後遺症」,不可不知「離婚三部曲」:

首部曲:深思熟慮

結婚是人生大事,離婚也是。

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督導方麗群時常接到民眾來電諮詢離婚問題,態度不是傷心就是氣憤,但是除非是家庭暴力,方麗群總是勸他們不要在激動之下做任何決定,「與其將來後悔或麻煩不斷,不如現在冷靜思索再決定,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籌碼。」

「先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律師尤美女說,法律並不能解決感情的問題,一定要自己想清楚,婚姻是不是無法挽回了?這個人還值得你愛嗎?如果不值得,還留戀什麼?如果值得,為什麼不去爭取?

想清楚、有了決定,才有策略。尤美女說,如果決定不離,那麼夫妻雙方就需好好檢視婚姻出了什麼問題,想辦法解決,或者請教婚姻諮商專家;如果決定要離,或者婚姻已無法挽回,暫時不要讓配偶知道自己有離婚念頭,先評估:

1.雙方的財務狀況,自己能不能在資產方面獲得更大保障?

2.自己是否符合判決離婚十大要件中的任一項,目前掌握多少有利證據?如果沒有證據,就要開始蒐證。

如果是家庭主婦,就得尋找離婚後的經濟來源、生活重心,「很多事要思考、安排,不冷靜怎麼行?」尤美女說。

二部曲:談離婚協議

離婚有兩種方式:協議離婚及判決離婚。當雙方都有離婚意願,而且對離婚條件達成共識,就可以辦理協議離婚。

法律並沒有規定離婚協議一定要寫哪些內容。婦女新知基金會法案部主任黃嘉韻說,文具行買到的離婚協議制式範本通常太簡略、別人的離婚協議內容也未必符合自己的需要,可以拿來參考,但不建議直接套用,還是要考慮本身的條件(如有無子女、經濟條件等)來寫。

「凡是你們在乎的、可能引起爭議的事,都要談清楚,寫在離婚協議上,」律師尤美女說。協議內容建議包括:

1.子女監護權
離婚是夫妻關係的結束,但親子關係仍然存在,未成年(未滿20歲)子女的生活照顧、財產及身份上的代理權及同意權(如銀行開戶、遷戶口),都需由有監護權的父母行使。

子女監護權可以協議由父母其中一方取得,也可以父母共同監護。但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督導方麗群建議最好不要共同監護,因為如果離婚後一方到外地工作,或根本不負責任,但各種學校文件、銀行資料都需要雙方簽名才有效,會非常麻煩。

子女監護權往往是夫妻討論離婚時僵持不下的主因,尤美女指出。

她建議雙方還是先協議離婚,到戶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後,雙方再請法院酌定子女監護權及探視權,但風險是法院未必把監護權判給自己;雙方必須提出自己較適合擔任監護人的證據,並由社工訪視,再由法院依「子女的最佳利益」決定監護權歸屬。

方麗群說,不管夫妻關係最後走到什麼境地,孩子都是無辜的,要多想「怎樣做對孩子最好」,「不要把子女當成報復對方的籌碼,或者刺探對方離婚後生活的工具,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健全的成長環境,」她提醒。

她也建議,如果對方條件的確比自己好,監護權不妨讓給對方,還是可以藉探視維繫感情,「把自己離婚後的生活打理好,也很重要。」

2.子女探視權
沒有監護權的一方有探視子女的權利。離婚協議上最好寫明探視時間(例如每月第一、三個週六的上午九點到翌日晚上八點)、地點及接送方式、寒暑假能否出國、可否有他人陪同等。

尤美女建議最好不要寫「隨時可以探視」。「隨時探視等於不能探視,」她說,常看到一方想要「隨時」去探望子女,結果被百般阻撓、刁難,甚至不開門也不接電話;也有人想藉隨時探視子女,窺探對方離婚後的生活,「不如先寫清楚探視細節,讓對方無法推託或藉機打擾。」

3.子女扶養費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力普•G•津巴多在《靦腆:事實與對策》一書中提出:如果一個人小時候靦腆,父母卻漠不關心,那麽,這種狀況就可能持續終身。
靦腆者大多收入低,無法擔任責任重大的工作,即使身懷絕技也可能因社交障礙而難以謀到好職。
極少數靦腆者孤僻成性,需要找專家給予特殊治療。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父母滿懷愛心的幫助足以使他們度過困難期。以下是專家們推薦的克服靦腆的九項措施。
①細心觀察、聆聽
津巴多到一所小學聽課調查時,老師告訴他,每個班“只有一兩個靦腆學生”,但這位心理學家看出遠遠不止。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一天中午吃飯,順便看一下舊報紙,突然之間斗大的幾個字「國三生活,不是念書,就是被念」映入眼簾,原來有一個國三的學生上課上到一半不見了,全校緊急搜尋,最後在樓頂的水塔旁找到他。這個學生說,自從升上國三,每天不停的考試與念書,已經疲乏得像機器人一樣了;回到家還不能放鬆,如果稍微休息一下,父母就念,連吃飯時看個電視也會被念,他覺得每天都是念書、考試、挨罵,這無止境的循環使他很煩、很累,所以想去找解脫。我看了非常難過,這種日子的確沒什麼意義,不能怪孩子輕生,問題是,有必要讓孩子過得這樣生不如死嗎?
 
  我們先不談教育制度,因為這是我們升斗小民無能為力的地方,但是回到家來,父母的態度就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為人父母的眼光一定要遠一點,現在考試成績十年後一點意義也沒有。孩子如果在學校受到挫折,回到家裡,父母一定要支持他。
 
  耶魯大學醫學院基因的研究發現,即使身上遺傳到兩個有缺陷的基因、容易罹患憂鬱症,但是只要有大人的關懷,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別人心中還有一點價值,憂鬱症就比較不容易出現。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則故事的對白是這麼說的:
一位十多歲的女孩跟一位窮詩人說:「我希望將來和您一樣也成為有名的作家,我知道我母親很敬仰您的!」詩人回答:「現代的人都玩電腦看電視,妳還是去學電腦修電視比較有出息」。

我不知道是否也該跟孩子們說:「現代的人都學電腦說英文,你還是去...」?但是以每年大學聯考的熱門科系為例,那些科系能引領風騷多久?多數不過三、五年即褪流行。流行的事物一再的上演也不斷的落幕,卻仍見許多人一直跟著追逐起舞。
從事幼教工作多年來也常常遇到一些瓶頸,在要求快速、立即顯現成果的現代淺碟化趨勢,與建立一紮實基礎、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教育理念間如何取得平衡,著實是一高難度的取捨。即使選擇堅持理想,也不得不承認,現實仍是很重要。
現在教育的走向與教育真正的本質何在?難道我們真的要走得這麼功利才是教育嗎?現今一般幼稚園過度重視學習成果、紙筆作業、強迫記憶、抽象符號,使幼兒的創造力及能力遭到扼殺,人格也同樣遭到扭曲。我們不斷告訴孩子們:你做吧!快做給我看,快說給我聽,表現出來拿出成果給我看,我才相信你。似乎,父母辛苦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到孩子的成果,孩子則用成果來換取父母的肯定。

我們不妨回過頭來問問自己: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您希望您的父母在0-6歲時給您什麼?

目前教育主管單位正積極推動教育鬆綁政策,各項改革措施不斷的推行,但教育是真的鬆綁了嗎?是鬆鬆的綁、綁得很鬆、綁鬆後再綁緊,還是...?這些年來,政府對教育的理念與政策一再的改變,有些家長一氣之下乾脆帶孩子們遠離塵囂回歸自然自我開墾;有些經濟條件較佳的就出國尋求更好的教育環境去了,但是居絕大多數的中產階級的我們該怎麼辦呢?您想再讓您的孩子繼續做教育的白老鼠嗎?
很多學者專家都在談一歲學什麼、二歲要學到什麼程度...;父母也總擔心孩子跟不上進度、跟不上別人甚至跟不上時代,但,需要那麼緊張嗎?那麼想想,孩子需要什麼呢?

在0-6歲的階段,我們應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而非技能的傳授,態度的養成而非學習的成果,尤其是感情教育,在我們所謂的黃金時期,感情教育真的太貧乏了,我們總是錯過了孩子們可以學習、該學習的時間。

教育局長李錫津在這期的教育通訊中提到,現在的教育在人際互動上但見「私心聯合」少見「專業共識」,在教學上多見「堆積教育」少見「啟發教學」,在學習期望上著重「分數文憑」輕忽「能力品質」,在學習歷程上只求「背誦記憶」不重「體驗落實」,在工作參與上先求「斤斤計較」少談「無私付出」,實在不利於人心人性的教育發展,容易造成內耗互傷、原地踏步的現象,也應驗了「方向比努力重要」的警示。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基本上,孩子都很希望符合父母對他的期望,然而父母傳達的期望是否清楚一致?甚或表裡不一?是否讓孩子覺得矛盾或永遠無法達成?

父母是很能控制孩子的,有的控制是有形和可以明顯察覺的,例如:強迫子女遵照指令行事,或限制他們不准做某些事等等。對有形的控制,孩子還可以反抗,但是對另一種無形的、心理上的控制,孩子就無從反抗而深受其影響了。

◎令孩子困擾的四種訊息傳達方法

avit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